金概念书屋

字:
关灯 护眼
金概念书屋 > 一将功成满疆红 > 第三百二十九章 审讯王尚

第三百二十九章 审讯王尚


“你姓王名尚,自称太爷。仗着家大业大,势力庞大,在这方圆百里之内横行霸道,欺男霸女,为非作歹。你强取豪夺,将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,建造了这座奢华的王家堡。我呸……你到底吃了多少熊心豹子胆,敢叫王尚,敢称王太爷!这是自封为王,无视朝廷法度,简直就是一个土皇帝!更可气的是,你还勾结知府、县令、总兵、参将等朝廷命官,与土匪串通一气,欺上瞒下,为非作歹,严重危害了朝廷的统治和百姓的安宁!今日,我等便是奉旨前来,将你锁拿进京,押入大理寺审讯,还这片土地一个清朗的天空!”黑衣人故意大声宣布道。

“你……你竟敢如此污蔑于我!”王太爷闻言,脸色瞬间变得铁青,眼中满是震惊与恐惧。他万万没想到,这些黑衣人竟然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,甚至连他勾结官府、欺压百姓的种种恶行都一清二楚。

“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,狡辩是没用的。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限来时各自飞,信不信你的众妻妾为了活命,会将你的老底全都兜了出来。”黑衣人冷冷地环视着瘫倒在地的那些可怜的女人们。

王尚越听越心惊肉跳,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。他知道自己罪行累累,早已引起了朝廷的不满和百姓的愤恨。如今,这些黑衣人突然出现,将他的罪行一一揭露,无疑是对他致命的打击。他意识到,自己多年来的恶行终于要付出代价了。

“不……不可能!你们这是诬陷!是诬陷!”王尚拼命地摇头,试图否认这一切。但是,他的话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,根本无法改变眼前的事实。

“本官姓余名乐,乃钦差大臣。”黑衣人语气冰冷,一字一句地宣布着自己的身份和使命,“此次奉皇命而来,专为调查山阳府贪墨赈灾粮、勾结土匪鱼肉百姓之重大案件。”

此言一出,现场一片哗然。王太爷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,他万万没想到,这些黑衣人竟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,而他们的目标正是自己。他深知自己罪行深重,一旦落入他们手中,必定难逃法网。

“你……你们……竟敢如此!”王太爷的声音颤抖着,充满了惊恐与不甘,“我王家堡在地方上也算有些威望,你等怎可随意诬陷于我!”

“诬陷?”余乐冷笑一声,目光如炬,“我们手中已掌握大量证据,足以证明你王太爷及其党羽的种种恶行。你勾结官府、欺压百姓、贪墨赈灾粮、勾结土匪,桩桩件件,皆是铁证如山!如今你竟还敢狡辩,简直是自取其辱!”

王尚闻言,心中一阵绝望。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,暗中咬牙想一口咬断舌头自裁。不料,边上的黑衣人一把将他的牙关按住,将他的下巴关节卸了下来,口水直流。现在他生死两难,生不如死。过了一会儿,见他点头求饶,才将他下巴托了回去。

余乐见状,缓缓蹲下身来,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,他轻声细语,宛如冬日里的一缕温阳:“你即使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朝廷斩的,别以为你叫什么王太爷,在大都你连个屁都不是。朝廷要的不是你,你何必当这个背锅的。朝廷真正追究的,是那些贪赃枉法、祸害百姓的罪行,而非你一人。你若肯迷途知返,将所知的山阳府种种不法之事和盘托出,本官定会在皇上面前为你争取一线生机,或许能保你一条性命,也算是你戴罪立功了。”

“此言当真?”王尚的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光芒,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,声音虽弱,却难掩其内心的渴望与期盼。

“你质疑本官所说的话么?”余乐将三等侍卫的腰牌一亮。

王尚哪里看到过侍卫腰牌,根本不知这是啥玩意儿,但也知道这种腰牌代表一种尊贵的身份。他眼下只想先保住自己的性命,别的都不重要,便点头如鸡啄:“小人哪敢,余大人你想知道什么,小人一定知无不言。”

……

王尚跪在地上,缓缓地说道:“知府杨博原是燕朝旧臣,后投降了孙宪,孙宪落败后,又闻风投降了乾军。因山阳府地处偏远之地,朝廷管辖鞭长莫及,便听之任之。孙宪覆灭之后,其众多残余部众纷纷逃匿至荒僻险峻的黑风岭,自此落草为寇,占山称雄,成为一方之患。而杨博,因昔日情谊所系,对这些旧部并未全然割舍,时常暗中接济,供应粮草,以解其燃眉之急。”

“简直荒谬至极!”余乐闻讯勃然大怒,“杨博身为知府,百姓之父母,怎可巧立名目,横征暴敛,致使山阳府民不聊生,饿殍遍野!难道说,那跑马寨、黑龙寨、盘石寨、月狼寨等匪巢,皆由孙宪余孽所据?”

“禀大人,除噬魂寨外,其余确为孙宪残部无疑。”王尚恭声答道。

“原来如此,怪不得他们胆敢抢夺朝廷赈灾之粮,而官府却对此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”余乐冷峻的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愤怒与不解。

“大人明鉴,此中缘由复杂。一来,乾军将士亦是血肉之躯,亦有惧死之心;二来,这些土匪为求自保,常以财货贿赂武将,将抢掠所得赈灾粮折算成银两,暗中孝敬。故而,总兵、参将等武将虽知此等恶行,却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默许其存在。”王尚低声解释。

余乐面若寒霜,冷然质问:“杨博作为知府,何以纵容你这般鱼肉乡里的士绅恶霸横行?”

王尚闻言,吓得魂飞魄散,连忙跪倒在地,语无伦次地辩解:“大……大人,小的冤枉啊!小的家族世居此地,历代皆是勤勉节俭,一点一滴积累,才逐渐将村中荒废的土地以及他人不愿耕种的田地购入,方有今日之基业。小人家中田地,皆是村民自愿出售,绝无半点强取豪夺之行径!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