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概念书屋

字:
关灯 护眼
金概念书屋 > 大明:秋后问斩,太子是狱友 > 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京

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京


关于漕运的赔本,不用林煜过多解释。

以这三个“学生”的身份,也都能接触到,每年大明要在漕运上,亏掉多少国家财政。

偏偏还不能停。

一停,北京城和朝廷的运转,也得立马瘫痪了。

“漕运一旦开始,就不可能停下。”

杨荣叹息着说道:“就连漕运本身,也是太宗陛下的无奈之举。若是不用漕运,没有江南的钱粮支持,那北京就无法作为大明的新都。但大明要迁都北方,又是必行之事,早在太祖高皇帝时期,就数次考虑过要往北方迁都。”

这里面的缘由不用多说,因为北方自汉唐之后,就长期在草原游牧民族政权的统治下,反复拉锯。

罪魁祸首肯定是儿皇帝石敬瑭。

北宋也脱不开干系。

燕云十六州便是“北京城”,这里脱离中原汉家王朝的统治,已经太久太久了。

少说也得有几百年的时间,而被蒙元复归一统,也才是一百多年前的时候。

再加上北京作为元朝的都城元大都……

朱元璋意识到大明初立,要想挽回北方汉人士民的人心,仅仅靠几句口号“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”是远远不够的,鼓励北方百姓恢复汉冠是第一步。

迁都北方城市,就是第二步。

朱元璋还让太子朱标,专门去洛阳、长安等几个前朝旧都考察过。

还是那句话,小冰河期的轮番肆虐,加上黄河大改道。

地处关中平原的长安已经落寞,距离人口最多,经济实力也最强的江南,又太远了。

迁都长安,很容易形成王朝的分裂离心力。

迁都洛阳似乎合适,但洛阳处于中原地区,无险可守,而且自江南崛起后,洛阳的经济重心地位,早就不复存在了。

所以,朱棣千挑万选,最终选定了北京,这个过去的“燕云十六州”。

这里距离长城很近,本身又是燕云十六州,属于北方军事重镇。

在经济重镇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,那就退而求其次,选定一个军事重镇。

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

这不光是后世对大明的总结,也是大明实际要贯彻的国策。

北京一旦陷落,也就意味着北方全境距离沦陷,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。

“迁都北京,进可安抚中原汉民,退可控扼燕云十六州,平衡南北。”

“但……”

“迁都北京,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决策。”

“它只是对于王朝的维稳而言,相对来说利处最大,而除了利处,剩下的就全是弊端,这个弊端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直至掘毁整个大明王朝的根基。”

掘毁整个大明王朝的根基!

对于林煜的话,在座三人没谁觉得是在危言耸听。

就连此前不怎么了解林煜这号“人物”的郑和,此刻也在认真思索。

于谦思索片刻,说道:“林先生的意思是……黄河水患?”

林煜没有说话。

杨荣接过回答:“黄河水患纵然严重,可那也只是一部分因素。林先生的意思,我差不多应该是明白了,朝廷不论迁都北方哪里,最终带来的结果,都是南北失衡,作为政治中心的庙堂朝廷,与国家的钱袋子江南离心离德。”

这么一说,于谦似乎有些懂了。

郑和则是一知半解,好像有些听懂,又好像完全没听懂。

因为按照刚刚的说法,一切似乎都挺完美的,太宗陛下迁都北京,平衡了南北关系,又挽回笼络了北方士民的人心,还压制了江南地区。

可谓是皆大欢喜啊!

林煜看出他们有人还在钻牛角尖,索性直接点明道:“很简单,江南不会甘心就这么纯粹充当一个输血者,为北方持续输血,也就是一直承担沉重的财赋。但偏偏,江南除了钱什么都没有,他们不是政治中心,也没有北方的强兵军权,只能是沦为韭菜,被朝廷割一茬长一茬。”

“哪怕江南繁华,很有钱,朝廷一直这么高压赋税,换你们,你们能愿意?”

说白了,就相当于是你有钱,但手里没有权,那咱就一直欺负你。

放到老实人身上,高低也得有点脾气了。

虽然林煜不觉得这些江南士绅很无辜,但江南的百姓,也确实有够倒血霉的。

士绅顶多是被朝廷放血,那士绅接着从百姓身上,把血变本加厉吸回来就是。

而这带来的后果,便是到了明末,崇祯只能去老歪脖子树上吊,他不能去江南,也不敢去江南。

所谓崇祯去了江南,大明还能苟延残喘,全特么是屁话!

江南士绅不会欢迎崇祯,就连弘光去了江南,都受到莫大的嫌弃。

实际上,到了崇祯年间,大明便已然无力回天了。

因为南北之间的分裂局面,已经到达了顶点。

北方前期缺粮缺人,后期缺粮缺地还干旱,需要长期从南方运粮补充。

南方呢?

南方要长期负担北方粮赋,被猛猛吸血,南北矛盾日益尖锐化。

而且,王朝政治中心长期远离江南,江南缺乏皇权压制,很快就会形成尾大不掉之态。

江南士绅渐渐夺回权势,甚至还能反手操纵朝廷。

对于这一点,其实明初的君臣就已经有所预备,比如朱高炽历史上就曾派朱瞻基,先行去往南京,名义上是考察迁都回返,实际也确实有这个意思。

但同时也是在让太子巡狩南京,安抚江南士绅。

“所以,迁都北京,自然是弊大于利。”

“可是,换个角度来看看,要是定都南京呢?”

林煜这忽然间的话锋一转,让本来已经陷入深思的三人,都是一怔。

郑和愣了片刻,还真就从迁都北京的弊端角度,去变相思考起了大明继续定都南京,会有什么后果。

什么后果?

还能有什么后果。

南京作为历史有名的六朝古都,自古以来定都南京的政权,无一例外全都无百年国运。

东晋不多不少,刚好一百年国运,就这还是勉强拼凑出来的。

因为早在刘裕起兵之时,东晋就已灭亡,死马……司马皇族禅位给了桓玄,建立桓楚。

没有刘裕,司马家已经没了。

别说南宋了,人家定都在杭州……

“定都南京的王朝,国祚历来都很短,除了风水不吉利外,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南京虽然虎踞龙盘,但也无险可守。”

南京无险可守,很好笑吧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